从清江大闸到若飞桥_淮安市里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首页 > 运河文脉
返回
从清江大闸到若飞桥
2022-10-11 11:09

 

清江大闸历史上是京杭大运河南北的咽喉地带。200年9月2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六枚,其中第四枚是位于江苏淮安的清江大闸。该枚邮票上还印有总督漕运部院。

1592184729131978.png

  清江大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淮安市区里运河上,历史上是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襟喉,为明朝永乐年间漕督陈所建, 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完好,岿然屹立。是目前京杭大运河上至今唯一保存良好且在使用的大闸,闸下的里运河东西贯穿淮安市区,闸上的若飞桥连接淮安市区的清河、清浦两区。
  清江大闸是由一座用黑麻石(玄武岩)长方条石和煮熟的糯米浆拌石灰做粘合剂砌成的宽七米许的正闸和一座建造时间比正闸晚且闸身矮闸门略窄的越闸组成。正闸桥面原是可启闭拉动的木桥,越闸是固定的木桥,现在均是钢筋水泥桥。正闸的前后均有闸塘,迎水的上水闸塘小,出水的下水闸塘大。现在,几百年风风雨的这两座闸在京杭大运河上巍然吃立,仍不失当年的雄风。宋朝年间,江淮转远使乔维岳,为了清运的方便,开辟从末口到泗口(泗水入准口,又称清泗口,在今淮阴区境内)的沙河,又名乌沙河。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漕运总督陈瑄重新疏浚沙河,更名为清江浦,并在清江浦上建了新庄、福兴、清江、移风四道闸,以控制桀骜不驯的水流。

8327ccf4-69af-4cf1-b388-64f341a3ccde.jpg

清初诗人王士祯曾任工部分司主事,在桥上游设浮桥以利行人。并在闸上置活动闸板,船过则开,船去则合。闸断开时有摆渡往来渡客。因此清江大闸也曾叫“洋桥”。清江大闸历经清代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各朝重修加固,最后将闸放宽至二丈二尺。闸下溜急塘绕,但却是漕粮所必经之咽喉要道。每当运粮季节,万艘漕船和十二万漕军“帆檣衔尾,绵亘数里”,蔚为壮观。

清初诗人吴梅村曾有诗慨叹清江大闸道:“岸束穿流怒, 帆迟几日程。石高三板浸,鼓急万夫争。善事监河吏,愁逢横海兵。我非名利客,岁晚肃宵征。”

闸下溜塘深广,水险流急,这里是千里运河漕粮运输所必经之襟喉要道。漕船北进,越过黄河,异常艰难,据《淮安府志》记述:“伏秋水溜, 漕舟上闸,难若登天,每舟用纤夫三四百人,犹不能过,用力则断缆沉舟。”这里是舟船难过的险关。

过闸之艰险,淮阴籍剧作家陈白尘曾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其亲见: ....原来半里宽的河面,除了越闸分去的不足三分之一的河水,其余的都奔向这狭窄的闸门而来,犹如千百人同时涌向几尺宽的小门一般,你冲我撞,都想奔突而出,于是互相激荡,形成汹涌澎湃之势,而两岸石壁,回声相应,遂发出震天似的怒吼。当这些怒流在约莫五丈长的狭窄的闸堂中被两岸巨石束缚得互相撞击、左右翻腾之后,终于挤出大闸的后门。后门之外,是一片与闸门前相仿佛的广阔的大闸塘,河水夺门而出之后,又形成半瀑布形倾泄而下。由于闸上与闸下的水面在洪水期相距约三丈之谱,平时相距也有一二丈, 这半瀑布似的河水,便以十五度至三四十度的角度向下翻滚奔腾,在大闸塘里形成无数的漩涡。在几十丈宽的广的闸塘中回旋之后,它才以一泻千里之势直奔而去。
  145年9月8日新四军第一次解放准阴城,成立酒江市,为苏蒙边区政府驻地,1949年4月三烈士(出席重庆国共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王著飞、秦邦宪(博古)为了向中共中央汇报和请示工作,和新四军长叶据等人,冒着恶劣天气飞返延安,面日下午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不幸失事)遇难时,我华中局与苏院边区政府正在清江市召开宣传教育大会,会上对三位遇难烈士进行哀悼,与会同志纷纷提议在清江建立标志,以示永远纪念。经过讨论决定:清江大闸改为若飞桥,城南公园更名为叶挺公园,园内荷芳书院中的新华图书馆改为博古图书馆。
  会后于同年五月由苏皖边区政府建设厅在清江大闸旁树立了刻有“若飞桥”三个大字的石碑。该碑文有时任苏皖边区政府秘书长张恺帆题写,并由碑刻世家传人刘德辅精心刻了“若飞桥”三字。三字分刻在三块碑石上,然后组成一个完整的石碑。随后,国共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进入淮阴城,将若飞桥石碑破坏,推下里运河。1948年12月2日淮阴城再次解放。1951年1月市政府组织打捞石碑,结果只打捞起刻有“若”和“飞”两块石碑,“桥”字怎么都没打捞上来。其时张恺帆已离开淮阴,便请当时淮阴著名书法家程博公先生补写一“桥”字。目前的碑上“桥”与“若"和“飞”两字有些不同,“若飞” 二字为魏碑体,而“桥”字却有汉隶风格。

1592184636968946.png

  

1959年,在市区以南重新开挖了宽阔的大运河新道,里运河流经市区内的一段已变得水流平静,不再对往来船只形成威胁,现如今河水已静如平镜。

 

Copyright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地址:淮安市篆香楼路6号 电话:0517-80698100 举报电话:0517-80698113
苏ICP备2003580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