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淮北盐运分司曾设在这里,并有很多盐商在这里业盐。同时,由于清江督造船厂设于清江浦,河下还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河下古镇鼎盛时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运河经济时代的中国,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成为都市繁华的典范,并称“淮扬苏杭”。作为南船北马的交通中枢,淮安鼎盛一时。
河下历代皆有名人:秦汉时有军事家韩信,文学家枚乘、枚皋父子,唐代有诗人赵嘏,宋代有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有文学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抗倭状元沈坤,清代有朴学大师阎若璩,考据学者吴玉,名翰林程晋芳,温病医学家吴鞠通,数学家骆腾凤,长篇弹词《笔生花》作者邱心如,围棋国手梁魏今,道光皇帝御先生官居礼部尚书、都御史汪廷珍等。
明末清初,山西、陕西、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大批商人,纷纷来淮投足盐业,并逐渐定居淮安。到了乾嘉时期,生意鼎盛,商人日益增多,为了联络乡谊,进行商业竞争,他们建立了很多会馆。新安会馆在周宣灵王庙同善堂(今为新安小学旧址)、福建会馆在福建庵(今莲花新村北),镇江会馆在北角楼(今存),山西定阳会馆在竹巷,宁波人的四明会馆在湖嘴街,江宁会馆在中街(今存),江西会馆在西门外运河边。河下北部窑沟,当年盐业兴盛时,居民专门从事搬运食盐。据乾隆《山阳县志》记载,“食力之家不下数千户,东西相距二十里。”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淮北盐运分司曾设在这里,并有很多盐商在这里业盐。同时,由于清江督造船厂设于清江浦,河下还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河下是典型的因运而兴,因运而衰的千年古镇,鼎盛时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清末,由于淮北盐的集散中心移至王家营的西坝,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等原因,河下逐渐败落。但古镇那批明清时风格的民居,让当地人们完好的保存下来。百分之八十以上民居系民国以前砖木结构。清代以前的建筑占百分之七十以上。石板路面占百分之九十,还保存了很多名人故居。
纵观河下2500年以上的历史。从吴王夫差开凿沟可到隋炀帝开大运河。及漕运盐政繁华了当年的河下。一条马车宽的石板路,一间间退了色的门板,磨光了纹理的石板。依旧向来往人们诉说着当年的繁荣。诉说着当年商贾商埠的兴衰的故事,诉说着当年淮扬菜的舌尖上美味,诉说着文楼的蟹黄汤包和长鱼宴…